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功派夫 日日勤修炼·铁杵磨成针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说起角力,大家可能觉得就是比谁力气大,像拔河、摔跤那种。但其实啊,这玩意儿可不简单,它背后藏着的是勇气、智慧,还有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。
这角力可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,它早就刻在咱们老祖宗的DNA里了。你想想,《左传》里说晋国国君做梦都跟楚国国君掰手腕,这得多有画面感。还有鲁国的公子季友,跟敌人单挑,直接徒手搏斗,这胆量搁现在也是杠杠的。秦朝也有俩猛男,董翓和摎,光凭力气就比高低,这不就是最早的角力雏形吗。所以说,角力这事儿,历史那叫一个悠久,绝对是咱们老祖宗的集体回忆。
要说角力真正火起来,那得提到西汉汉武帝这位爷,那可是个爱玩儿的主儿,他搞了个叫“角抵”的游戏,这名字听着挺文绉绉的,其实“角”就是比试较量的意思,“抵”就是互相碰撞抵触,简单说就是让两个人面对面的硬碰硬,看谁更能扛。这玩意儿在当时那可是相当流行,皇帝带头玩,老百姓也跟着乐,角力一下子就从街头巷尾走进了宫廷,成了当时的一大娱乐项目。
有意思的是,这角力啊,它还有好几个名字,就像一个人有好几个外号一样。比如最早的叫“相搏”,就是互相搏斗的意思,听起来就很直接;后来又有了“相扑”,这个大家可能更熟悉,就是互相扑倒;还有个叫“相□费”,这名字听着有点怪,是荆楚地区的人这么叫的,大概意思也是争力气、抢着斗。当然,最正式最雅致的名字还得是“角力”,强调的就是比拼力量。
角力这事儿历史上可没少出名角儿,魏文帝曹丕那可是个文艺青年,但他也喜欢跟猛男比试。有个叫刘展的,据说能空手接白刃,力气大的吓人,皇帝拿甘蔗当武器跟他过招,结果胳膊还被他给弄伤了。晋朝有个叫庾东的更厉害,西域胡人号称无敌,他一出手就把人家给扑杀了,这气魄简直是民族英雄的范儿。不过角力有时候也挺残酷的,北齐有个王爷,就被宠信的胡人用角力给活活弄死了,可见这玩意儿也能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。还有隋朝有个叫法通的和尚,梦里吃了三闾陀的筋骨,醒来后力气大到能把麦豆捏碎,这故事听着就带点神话色彩,说明角力在当时人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体育竞技了,还带点神秘感。
到了唐宋时期,角力这股风潮依然没停,唐僖宗、后唐庄宗,这些皇帝都是角力爱好者,甚至把角力融入到宫廷生活中。唐朝还出现了很多角力高手,像蒙万莹、李轻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,名气大得很。到了宋代,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东京开封,角力更是盛行。有意思的是,那时候连屠夫都经常参与角力,这说明啥?说明角力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,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娱乐活动了。
咱们中国这么大,不同地方的角力风格也不太一样。比如说,像幽燕、武陵这些地方,人比较豪迈,角力也带点侠气;蜀都成都那边呢,就比较热闹,年轻人喜欢聚在一起玩,搞得热火朝天;鄱阳荆楚地区5月的时候特别热闹,一边看龙舟赛,一边还搞角力比赛,气氛特别嗨。要说角力最盛行的地方,还得是三辅地区,也就是长安一带,毕竟这里是首都嘛,各种文化活动都集中。总之,不管哪个地方,角力都充满了活力和趣味。
别看角力就是比力气,但它可不只是个简单的竞技项目,它其实承载了很多文化内涵。通过角力,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勇敢、坚韧和团结精神。同时,角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娱乐方式,能让大家强身健体,放松心情。更重要的是,角力的故事里,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比如有句诗说,“余汉钩却白颔巷,白人捉却愚人斑”,意思是说,有时候看似弱的一方,反而能抓住强势一方的破绽。这不就是告诉我们,智慧和策略有时候比蛮力更重要吗?还有个和尚打赢了角力,得意洋洋的说,“我且为僧,僧上了为僧得了尽书僧”,这话听着有点绕口,但仔细想想,是不是也挺有哲理的?他可能是在说,即使身为僧人也要敢于挑战,敢于胜利。
说了这么多,角力对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呢?我觉得角力的精神,那种挑战自我、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;角力的技巧,那种灵活应变、智勇双全的智慧也值得我们借鉴。更重要的是,角力作为一种传统文化,我们应该尊重它、传承它,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,从角力中汲取力量,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,都能让我们更有勇气面对困难,更聪明地解决问题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